做好服務 搭好平臺 成就夢想
——本鋼集團科協和金屬學會促進科技人員成長紀實
在特鋼新產品研發現場,經常會看見這樣的場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師傅,戴著安全帽,穿梭在電爐旁,用滿是油污的手擦拭著汗水……
這個人,就是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遼寧省“講、比”三級聯創科技標兵、板材技術研究院特鋼首席工程師宋滿堂。
說起自己的成長與發展,宋滿堂跟許多科技工作者一樣,非常感謝本鋼集團科協和金屬學會為他們搭建了一個盡顯自我、追逐夢想的舞臺,讓他們的智慧和才華,在這個舞臺上盡情揮灑;讓他們的夢想和希望,在這個舞臺上展翅飛翔。
在30多年的建家過程中,本鋼集團科協逐步形成了“家”的理念,按照“有家庭、有家長、有家當、有家規、有家務”的標準,把“科技之家”建設成廣大科技人員發揮聰明才智,貢獻才干的舞臺;建設成廣大科技人員難題相磋、疑義相析、熱點相研、相互交流,發表科學新觀點、新理念、新成果、新技術、新建議的論壇;建設成廣大科技人員情感交流、社緣聯誼、信息溝通的場所;建設成廣大科技人員反映私情民意,傾吐苦悶憂煩,尋求支持援助的娘家。
這個“家”在科技人員的心中分量很重。曾獲得遼寧省青年科技獎、十大科技英才、中國金屬學會第七屆冶金青年科技獎的板材技術研究院工程結構用鋼所副主任研究員文小明,對這個“家”有著一份特別的感激,“都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想說,本鋼集團科協這個‘家’讓我的舞臺變得寬廣,我的心隨之寬廣起來。”
正因有了這個“家”的關懷,一代又一代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被評為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省“講、比”活動先進個人;市自然科學學科帶頭人,市自然科學青年學科帶頭人。
本溪市金屬學會掛靠單位是本鋼集團。這些年,本溪市金屬學會、本鋼集團科協對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有著準確的定位:學術交流不僅要成為科技人員了解新技術發展趨勢的窗口,學習新知識和科技社交的場所,重要學術思想產生的土壤,發表最新科研成果的殿堂,更要成為展示個人專業技能和取得同行認證的舞臺。
對此,曾榮獲遼寧省“創新標兵”稱號的板材技術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員田玉偉和煉鐵室主任馬利科在參加學術交流中有著深刻的體會。
“在學術交流的主導思想上,重視發揮先導作用,注意體現出主動性、超前性、針對性和時效性。”“在學術交流的組織方式上,形成了以活動形式為紐帶,以組織網絡為依托,以專家和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模式。”“在學術交流的內容和選題上,注意結合生產建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的發展狀況加強對關鍵問題的探討,加大跟蹤新技術發展的力度,注重交流的質量和效果。”……
據不完全統計,僅近5年,本溪市金屬學會、本鋼集團科協就先后組織協調內請外聘專家開展學術講座、學術報告、專題研討和學術論文發布會,以及承辦各層次學術會議等達到485次;參加人員達到21721人次;征集學術論文2160余篇,省以上刊物或會議交流的達到483篇。
作為遼寧在全國率先發起“講、比”活動的原創企業之一,本鋼集團“講、比”活動從1986年開始,歷經32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活動規律和方式方法,形成了獨具本鋼特色的“講、比”活動經驗,逐步發展成為全國企業“講、比”活動中的排頭兵 ,成為全國企業“講、比”活動的一面旗幟,成為冶金鋼鐵行業唯一一家連續十三屆榮獲全國“講、比”活動先進集體稱號的企業。
在“講、比”的舞臺上,本鋼集團科協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勇于開拓創新的科技型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上的拔尖人才。其中,1988年,在全國首次“講、比”表彰大會上,本鋼集團科技標兵曲紅偉被評為全國“講、比”先進個人。2012年,礦業南芬露天礦高級工程師高毓山被評為全國“講、比”活動科技標兵。
在“講、比”的舞臺上,本鋼集團的人才資源產生倍增效應, 廣大科技人員圍繞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推廣應用和提高質量、降低消耗、循環經濟等大力開展技術攻關,破解了許多難題,保證了企業在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擁有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從統計數據看,32年來,本鋼集團共有10.44萬人次參與“講、比”活動,共組織立項 1.95 萬項,開發新產品386項,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60余項,獲國家專利867項,積累了一大批具有自身特點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只要我們心甘情愿地為科技人員服務,認真搭好平臺,就一定會成就科技人員的夢想。”堅信,在本鋼集團科協和金屬學會的引領下,本鋼集團的科技人員有信心也有能力,炫出最優美的舞姿,在本鋼集團這片廣闊的天空中展翅飛翔,為本鋼集團的發展、鋼鐵行業的騰飛助力,用優秀的業績贏得更多的點贊和喝彩。
這個人,就是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遼寧省“講、比”三級聯創科技標兵、板材技術研究院特鋼首席工程師宋滿堂。
說起自己的成長與發展,宋滿堂跟許多科技工作者一樣,非常感謝本鋼集團科協和金屬學會為他們搭建了一個盡顯自我、追逐夢想的舞臺,讓他們的智慧和才華,在這個舞臺上盡情揮灑;讓他們的夢想和希望,在這個舞臺上展翅飛翔。
科技之家——服務人才的舞臺
“高度關注科技人員的成長需要,以溫情感召人才、用事業造就人才、用環境凝聚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的良好氛圍,為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和環境。” 這是本鋼集團科協著力打造“科技之家”的目標。在30多年的建家過程中,本鋼集團科協逐步形成了“家”的理念,按照“有家庭、有家長、有家當、有家規、有家務”的標準,把“科技之家”建設成廣大科技人員發揮聰明才智,貢獻才干的舞臺;建設成廣大科技人員難題相磋、疑義相析、熱點相研、相互交流,發表科學新觀點、新理念、新成果、新技術、新建議的論壇;建設成廣大科技人員情感交流、社緣聯誼、信息溝通的場所;建設成廣大科技人員反映私情民意,傾吐苦悶憂煩,尋求支持援助的娘家。
這個“家”在科技人員的心中分量很重。曾獲得遼寧省青年科技獎、十大科技英才、中國金屬學會第七屆冶金青年科技獎的板材技術研究院工程結構用鋼所副主任研究員文小明,對這個“家”有著一份特別的感激,“都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想說,本鋼集團科協這個‘家’讓我的舞臺變得寬廣,我的心隨之寬廣起來。”
正因有了這個“家”的關懷,一代又一代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被評為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省“講、比”活動先進個人;市自然科學學科帶頭人,市自然科學青年學科帶頭人。
學術交流——塑造人才的舞臺
“在本溪市科協系統中,本溪市金屬學會、本鋼集團科協分別是最大的自然科學市級學會和最大的企業科協,是本溪市科技工作者最集中、科研實力最強、學術水平最高的領軍者和排頭兵。”本溪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李靜軍對本鋼集團科協給予這樣的評價。本溪市金屬學會掛靠單位是本鋼集團。這些年,本溪市金屬學會、本鋼集團科協對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有著準確的定位:學術交流不僅要成為科技人員了解新技術發展趨勢的窗口,學習新知識和科技社交的場所,重要學術思想產生的土壤,發表最新科研成果的殿堂,更要成為展示個人專業技能和取得同行認證的舞臺。
對此,曾榮獲遼寧省“創新標兵”稱號的板材技術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員田玉偉和煉鐵室主任馬利科在參加學術交流中有著深刻的體會。
“在學術交流的主導思想上,重視發揮先導作用,注意體現出主動性、超前性、針對性和時效性。”“在學術交流的組織方式上,形成了以活動形式為紐帶,以組織網絡為依托,以專家和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模式。”“在學術交流的內容和選題上,注意結合生產建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的發展狀況加強對關鍵問題的探討,加大跟蹤新技術發展的力度,注重交流的質量和效果。”……
據不完全統計,僅近5年,本溪市金屬學會、本鋼集團科協就先后組織協調內請外聘專家開展學術講座、學術報告、專題研討和學術論文發布會,以及承辦各層次學術會議等達到485次;參加人員達到21721人次;征集學術論文2160余篇,省以上刊物或會議交流的達到483篇。
“講、比”活動——施展才華的舞臺
“本鋼集團的‘講、比’活動猶如一朵鮮花,不僅越開越艷、絢麗綻放,而且還結出豐碩的果實,真是值得學習。”一直以來,在許多地方、許多場合,總能聽到人們對本鋼集團“講、比”活動的贊譽。作為遼寧在全國率先發起“講、比”活動的原創企業之一,本鋼集團“講、比”活動從1986年開始,歷經32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活動規律和方式方法,形成了獨具本鋼特色的“講、比”活動經驗,逐步發展成為全國企業“講、比”活動中的排頭兵 ,成為全國企業“講、比”活動的一面旗幟,成為冶金鋼鐵行業唯一一家連續十三屆榮獲全國“講、比”活動先進集體稱號的企業。
在“講、比”的舞臺上,本鋼集團科協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勇于開拓創新的科技型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上的拔尖人才。其中,1988年,在全國首次“講、比”表彰大會上,本鋼集團科技標兵曲紅偉被評為全國“講、比”先進個人。2012年,礦業南芬露天礦高級工程師高毓山被評為全國“講、比”活動科技標兵。
在“講、比”的舞臺上,本鋼集團的人才資源產生倍增效應, 廣大科技人員圍繞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推廣應用和提高質量、降低消耗、循環經濟等大力開展技術攻關,破解了許多難題,保證了企業在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擁有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從統計數據看,32年來,本鋼集團共有10.44萬人次參與“講、比”活動,共組織立項 1.95 萬項,開發新產品386項,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60余項,獲國家專利867項,積累了一大批具有自身特點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只要我們心甘情愿地為科技人員服務,認真搭好平臺,就一定會成就科技人員的夢想。”堅信,在本鋼集團科協和金屬學會的引領下,本鋼集團的科技人員有信心也有能力,炫出最優美的舞姿,在本鋼集團這片廣闊的天空中展翅飛翔,為本鋼集團的發展、鋼鐵行業的騰飛助力,用優秀的業績贏得更多的點贊和喝彩。
2018-05-30